戏剧舞台悠悠三百年上的白蛇传说
作者 :孟梅(我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)。白蛇传说
在我国汗牛充栋的悠悠民间传说中,白娘子许仙的百年爱情故事撒播广泛、影响深远。戏剧单就戏剧来说 ,舞台自清代传奇《雷峰塔》开端 ,白蛇传说至今全国绝大多数剧种均有“雷峰塔白蛇传”的悠悠相关剧目,流布规划远至海外 ,百年堆集下来的戏剧剧本曲本和音像材料可谓五光十色 。
国家大剧院出品制造 ,国家大剧院与我国戏剧学院联合排演的白蛇传说京剧《白蛇传》。材料图片。悠悠
由“志怪”“劝诫”的百年主题意旨开展为浪漫奇幻的爱情传奇。
从唐宋到明清 ,戏剧白娘子阅历了由“妖”到“人”再到“仙”的舞台形象嬗变,“白蛇传”戏剧也逐步由“志怪”“劝诫”的主题意旨开展为浪漫奇幻的爱情传奇。
现存最早的“白蛇传”曲本是清代黄图珌创造于1738年的《看山阁乐府雷峰塔》,骨干结构根本按照明代冯梦龙收拾的话本小说《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:西湖相遇——姑苏成婚——镇江开药铺——金山寺寻夫——法海除妖 ,钵盂覆蛇,永镇雷峰塔。可是,相比起以“俗人”许宣(清代传奇和宝卷、八角鼓、马头调等曲本中,有“许宣”“许仙”两种称号,地方戏则多以“许仙”称之)为首要叙事视角的话本小说,《看山阁乐府雷峰塔》戏剧“代言体”的特质赋予了白娘子和小青“自我言说”的时机,观众(或读者)能够直观地了解她们“人格化”的情感和心情 ,其作为“蛇妖”的神秘恐怖气味则被淡化了 。在《看山阁乐府雷峰塔》的搬演进程中,受众的喜爱和期望逐步修正着人物的形象和剧情的走向。到1771年,清代文人方成培在“梨园旧抄本”基础上创造了《雷峰塔传奇》曲本,后世为观众所脍炙人口的“端阳”“求(盗)草”“水斗”“断桥”“祭塔”等关目皆本于此。白娘子温顺多情且法力高强的“妖仙”形象根本建立 ,结局也由黄本的“永镇雷峰塔”改变为许状元祭塔,孝心感动佛祖 ,白娘子出塔 。
这以后,弹词《义妖传》、小说《雷峰塔奇传》、讲唱本《雷峰宝卷》等各种艺术文本相继出现,不断拓宽着“白蛇传说”的体裁范畴,丰厚着白娘子从“妖”到“仙”的蝶变提高进程 ,孕育 、滋养了各剧种的“白蛇传”戏剧 。
20世纪40年代起 ,田汉着手京剧《白蛇传》的创造改编 ,先后刊行了《金钵记》、1952年版《白蛇传》和1955年版《白蛇传》三个稿本,成为全国许多剧种移植或学习的范本。通过重复打磨的京剧《白蛇传》结构凝练 ,人物和主题都具有明显的年代意蕴:白素贞美丽仁慈,爱情炽烈;小青爽快侠义 ,与白素贞披肝沥胆;法海由之前慈善正义的得道高僧“转型”为刚愎冷漠的封建卫道士;许仙对白素贞的情感经由猜忌摇摆到坚决保护,唱出“你纵然是异类我也心不变”的爱情宣言 。
据昆曲“传”字辈老演员周传瑛口述,之前全本《雷峰塔》(《白蛇传》)皆以“祭塔”“佛圆”为结局, 1924年雷峰塔坍毁之后,出现了小青 、黑风怪“毁塔”救出白娘子的情节。今世《白蛇传》戏剧多以小青劈塔救出白娘子完毕,洋溢着高昂达观的新文明运动精力内在。
婺剧《白蛇传》剧照